從設備綜合效率(OEE)角度來分析,設備的效率損失有三大維度組成:時間損失、性能損失、質量損失。時間損失可以從時間的構成方面來分析時間的損失有哪些,從而制定相應的改善對策,如:快速換模、提前準備、降低設備故障等。質量損失可用質量改善的工具方法進行改善,如:六西格瑪課題、QCC等。這兩個維度的損失,基本都有與其相對應的改善方法和工具來應對,也可以快速的得到改善。而對于設備的性能損失,往往在管理上是容易被忽略的,但性能損失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改善,越往后對設備的性能影響越大,改善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其對設備的綜合效率影響也就變的更大,所以,如何降低設備的性能損失,也是企業降本增效的一個重要措施。

要想降低設備的性能損失,我們就要先了解設備性能損失的構成。從OEE的構成可以知道,設備的性能損失可分為速度低下、空轉、小停頓(小停頓以停頓次數記錄時,其損失可歸納到性能損失,當以時間記錄時,則歸納到時間損失范疇)。在本次我們重點討論速度低下的改善,空轉及小停頓改善,我們將放在下次給大家做詳細的改善分享。
在設備的運轉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操作員反映,設備速度越開越慢了,開快了總是出問題,不是品質無法保障,就是設備容易出故障,為了保證正常的生產,只有將設備速度降下來,但是設備的產出就會受到了較大的影響。此類問題,維修人員往往不會重視,總是認為設備老舊了,必然就會存在這些問題,無法避免和解決的。
設備為什么會速度低下,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是外界條件的變化,導致設備不能按設定速度生產;第二是設備本體的零部件長時間不更換,自然劣化,設備性能下降,無法達到原始設定速度。

針對此類問題的改善,我們也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開展,第一,找到根本原因進行改善;第二,開展設備劣化復原活動,恢復設備原狀,達到設備基本條件。
在我還在工廠上班時,就遇到過一個案例,工廠是汽車線束的生產企業,有十多臺快速裁線設備,最快速度可進線10米/秒,由于速度快,經常會出現進線打結和電線在矯直器位置跑偏導致故障,為了持續生產,往往是采取降低速度的方法去適應,這樣就導致生產效率不能達成。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以及現場實驗,得出了兩個根本原因,一個是電線不包裝方式不合理,導致進線速度快時容易在進線口打結,為此我們要求供應商對電線包裝方式進行了改善,極大程度的解決了線打結的問題。另一個是針對電線在矯直器位置跑偏,經過長時間的現場觀察和試驗,發現在進線口到矯直器之間距離稍長,快速進線時線有抖動,導致跑偏,最后在矯直器前端增加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引導裝置,完美解決問題。
另外一個是我輔導的項目,其中有一個課題是提升一臺沸騰干燥床的OEE,通過數據的分析,發現其干燥時間比設備額定時間長很多,對OEE影響較大。通過分析發現,此設備使用年限長,前期預防維護保養欠缺,很多零部件老化,導致很多位置漏風,機器內部穩定達不到設定值,從而影響干燥時間,對此,我們對此臺設備進線了一次大的劣化復原維修,對磨損的零部件予以更換,對機體漏風部位進線修補,最后設備產量從改善前的30Kg/分鐘,提升到38Kg/分鐘。

總體來說,設備速度低下的原因查找,需要深入到現場去實地跟蹤分析,如果條件不允許,可借助安裝攝像頭全程錄像進線跟蹤分析,找到根本原因,有可能就是一些很簡單的改善方法,就可以解決困擾我們的大問題。
本文為冠卓咨詢原創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組織不得對本文進行篡改,轉載或以盈利為目的行為,一經發現,將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