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現場是實現生產要素組合,進行生產過程轉換的作業場所,它包括加工、檢查、儲存、運輸、供應、發送等作業場所,以及與生產活動有密切關系的輔助場所(如班組休息地、道路等)。這里主要分析在生產單位進行生產活動的作業場所的現場管理。生產現場是企業從事產品加工制作的第一線。現場管理水平的高低,對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消除無效勞動和浪費、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以及提高職工工藝水平和素質都有重要的作用。現場管理是企業內部管理的落腳點,各項專業管理都要通過現場管理去貫徹實施,各種管理方法和手段只有應用于現場才能發揮其效益。
現場管理的方法主要有:
1、開展“5S”,活動。'5S”活動是對現場進行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素養的活動,其核心是提高人的素養;
2、定置管理。定置管理是在科學整理和整頓的基礎上,規定設備、物品、通道、操作等的相對位置,使人與物的聯結最佳化和規范化。通過定置管理,做到人定崗、物定位、流動有標準,信息目視化和規范化。
3、目視管理。目視管理就是對生產活動起指導和約束作用的信息,在現場通過目視化手段表現出來并加以執行的管理,俗稱“看得見的管理”。目視化的手段有標志線、標志牌、信號燈、顯示裝置、色彩標志和指導書等。標志線是現場各種區域的界線,如車行道、人行道等通道標志線,生產作業區標志線,各類物品存放區域標志線等;標志牌有流水線標志牌、裝配線標志牌、各種生產工序標志牌和各種區域標志牌等。標志牌豎向放置在容易看見的醒目地方;顯示信號裝置,有生產情況顯示板(顯示生產的品種及其產量計劃數,生產動態數、累計數,停工原因等)、停工顯示板、要貨信號燈、“看板”等;指導書有作業指導書、標準作業圖、標準作業組合單、換工裝要領書、設備點檢卡等。各種指導書放置在現場容易取到的地方,以方便指導工人作業。
4、工具集配管理。工具集配管理,是把生產所需的工具由集配人集中配置,每天按規定的路線、時間、套數、件數送至作業現場,對磨損、破損的工具按規定路線和時間驗收收回后,送至有關部門修復、刃磨、補充。工具的集配管理有利于縮短操作工人的輔助作業時間,也有利于保證產品質量和提高生產效率。
現場車間管理標準化的方法,除上述四種外,還有設備故障管理、設備點檢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和強化班組管理等等。為了掌握現場的全面情況,不斷改進現場狀態,提高現場管理水平,還必須開展現場診斷,找出問題,分析原因,采取改進措施。
本文為冠卓咨詢原創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組織不得對本文進行篡改,轉載或以盈利為目的行為,一經發現,將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