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員生產性維護在現代企業中的重要越來越突出,特別是資產密集型企業,生產設備對生產效率、制造成本以及產品質量來說有著決定性作用。TPM計劃性維修包括設備大修、小修和日常保養等,屬于基于時間或周期的循環維護。
那么,常見的設備維護管理工作有哪些呢?
設備大修與小修:設備維護按修理內容,技術要求、工作量大小和修理時間長短,可以分為大修和小修。小修即日常維護,主要是根據設備日常檢修和其他自檢設備檢測所發現的設備缺陷或劣化征兆,在故障發生之前及時進行排除性的修理,屬于預防性維護。大修的工作量遠遠大于小修,修理時間也較長,其目的是將設備大部分解體,以修復基礎件,更換或修復機械零件、電氣零件,調整修理電氣系統。經過大修的生產設備可全面清除大修前存在的缺陷,修復設備規定精度等。
計劃預修制是在以往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逐步建立的一種專群結合、以防為主、防修結合的設備維護制度,明確了解有計劃地進行設備三級保養和大修理的體制和方法。三級保養分為日常維護保養、一級保養和二級保養。實踐證明,這種設備維護制度并取得較好的效果。
巡檢和點檢是廣泛應用于車間設備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和管理方法,主要是通過人的五感或者借助簡單工具、儀器,及時、準確地掌握設備技術狀況,達到維持和改善設備工作性能、排查故障隱患、預防事故發生、減少停機時間以及保證正常生產等目的。巡檢就是按照預先設定的標準、周期和方法進行設備巡檢。通過巡檢能夠及時發現設備的異常現象和隱患,掌握設備的初期信息。巡檢要深入車間,對機器設備進行檢驗,并做好巡檢情況記錄。
點檢是對設備上的規定部位進行有無異常的預防性周密檢查,期望設備的隱患和缺陷能夠得到早期發現,早期預防和早期處理。點檢周期、點檢內容依據設備說明書、操作規程等制定,不同行業、不同車間、不同設備會不一樣。設備點檢工作內容一般包括“五定”:定點—設定檢查部位、項目和內容,特別是關鍵點;定法—設定檢查方法;定標—制定檢查標準;定期—設定檢查周期;定人—確定點檢項目負責人。
設備維護工作步驟:在預防性維護前,應編制計劃,做好維修的各項目準備工作。在擬定的周期或日期,根據維護計劃形成維修工單,維修后對維修工作進行詳細工作記錄。其步驟如下:
1) 編制設備保養、點檢、巡檢和大修小修等維護計劃。
2) 分派任務,包括工單準備、工單簽發。
3) 工單執行,包括維修人員執行維護,人工或使用現場終端執行設備巡檢、點檢,登記設備維修和檢查情況以及分析異常狀態的設備。
4) 工單完成后反饋檢修數據。
5) 管理人員監督計劃執行和完成情況。
本文為冠卓咨詢原創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組織不得對本文進行篡改,轉載或以盈利為目的行為,一經發現,將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