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競爭白熱化的商業環境里,一個扎心的現實是:不懂供應鏈、玩不轉供應鏈的人或企業,很難活得長久,更難贏得漂亮。
為什么?
因為成本、效率、客戶體驗這些硬核競爭力的底層密碼,都藏在“供應鏈”這張大網里。那么,“供應鏈”這個詞聽起來高大上,它到底是個啥?能幫你解決哪些生死攸關的問題?又該怎么去管?
(一)供應鏈到底是個啥,從棉花到T恤的旅程
簡單來說,供應鏈就是把你賣的產品(或服務)從最初的“種子”狀態,一路送到最終顧客手中的整個過程鏈條。它不是一條直直的線,而是一張覆蓋了上、中、下游的復雜協作網絡:
上游:源頭活水。比如做衣服,上游就是種棉花的農民、紡紗廠、織布廠、染料化工廠等,提供最基礎的原材料。
中游:加工制造。這里就是服裝加工廠,采購原料將其變成一件件成品T恤。
下游:流通觸達。包括品牌商的倉庫、各級分銷商、電商平臺/實體門店的倉庫、快遞物流公司,最終把T恤送到你手上。
關鍵點:這整個鏈條流動的不僅僅是實物(棉花-紗線-布匹-成衣-包裹),還有信息流(訂單、預測、庫存狀態)和資金流(付款、賬期)。
供應鏈管理,就是讓這三股“流”在上中下游之間高效、順暢、低成本地協同流動。
(二)供應鏈不只是“運貨的”,它在解決三個要命的核心問題
千萬別把供應鏈簡單等同于“物流”或“送貨”。它的核心使命是系統性解決企業運營中三個最頭疼、也最關鍵的問題:
1、供給問題:東西能不能做出來?
原材料斷供了怎么辦?
工廠機器壞了/工人不夠,產能跟不上怎么辦?
訂單突然暴增,生產線排不過來怎么辦?
生產計劃趕不上變化怎么辦?
核心任務:
保原料:找到靠譜供應商,別動不動“卡脖子”。
保產能:讓工廠(或服務能力)能跟得上需求。
排好產:把生產任務科學合理地安排下去。既要避免機器空轉,也要避免訂單積壓做不出來。
2、配送問題:東西能不能送到?
倉庫爆倉了?
東西找不著?
送貨總是遲到?
運費貴得離譜?
客戶投訴送錯了/破損了?
核心任務:
布好點:倉庫、配送中心設在哪里?設幾個?
選好路:怎么走最省時省錢?
管好倉:倉庫里東西怎么放、怎么找、怎么打包、怎么快速準確發出去?
跟好蹤:東西發出去了,到哪了?出了問題能不能快速反應?
3、成本問題:在整個過程中怎樣把錢省下來?
庫存壓太多錢?
運費居高不下?
生產浪費嚴重?
采購價格談不下來?
整體算賬不賺錢?
核心任務:
算總賬:要把采購、生產、倉儲、運輸、庫存占用資金、管理成本等等全加起來看。
走鋼絲:供應鏈管理就是不斷做選擇和平衡,核心就是在服務水平和成本之間找到最優解。
摳細節:持續消除浪費,精益求精,一分錢一分錢地省。
可以看出來,供應鏈管理不是單獨一個部門可以管理得過來的,它其實干的是“協調+聯動+平衡”的活,需要多個部門配合、多個節點協同。
(三)供應鏈管理,核心抓哪些點
知道了核心問題,管理就要抓住關鍵環節。
1、計劃要準
如果自己都沒個計劃或者天天變,那后面的采購、倉庫、工廠、物流全得亂套:
拍腦袋做預測,要么估高了造成庫存積壓,要么估低了導致缺貨斷供;
生產、采購、銷售各干各的,計劃脫節;
計劃趕不上變化,頻繁救火。
供應鏈管理的計劃邏輯:
科學預測:結合前端數據及后端資源,用科學的方法計算需求。
動態調整:計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實際銷售、供應變化靈活調整生產和采購。
2、庫存要活
很多老板在這點上容易走極端:
要么膽子小啥都不敢存,一有需求就抓瞎;
要么膽子大,一下囤好幾個月賣不掉的貨,資金壓得死死的。
供應鏈管理的庫存邏輯:
高頻暢銷品:少量、高頻補貨,保證不斷貨,加快周轉,減少資金占用。
低頻慢銷品:精準預測、小批量下單,避免成為“死庫存”。
大促節點:提前排產+多倉布局,應對高峰,保證時效。
長尾/滯銷庫存:打標識、分類處理、動態清貨。
3、流程要穩
很多公司供應鏈卡殼,是因為流程斷了:
流程混亂,部門墻厚,互相扯皮;
操作靠經驗,新人來了兩眼一抹黑;
效率低下,錯誤率高(發錯貨、送錯地)。
供應鏈管理的流程邏輯:
畫地圖:把從客戶下單到收貨、甚至售后/退貨的整個流程圖畫出來,明確每個環節誰負責、誰審核、誰執行。
通堵點:優化各個環節,讓“管道”更通暢,效率更高。
拆墻協作:通過ERP、WMS、TMS、OMS等系統協作流程,打破信息孤島。
4、現金流要硬
別小看供應鏈對現金流的影響:
庫存占壓巨額資金;
客戶回款慢,供應商催款急;
算不清供應鏈到底花了多少錢,錢都“流”到哪里去了?
供應鏈管理的現金流邏輯:
盯緊庫存:優化庫存就是解放現金流。
算清周期:要看“從下單到回款”的整個周期,縮短這個天數!
玩轉賬期:與供應商、客戶協商更有利的付款/收款條件。
控住成本:持續把控供應鏈各環節成本,尋找優化空間。
(四)供應鏈不是靠“人盯人”,而是靠“系統”來管
想靠老板天天盯著、員工用Excel表格加郵件來管好這張復雜的大網?
太難了,而且容易出錯、效率低、規模一大就崩盤。
現代供應鏈管理,必須依賴強大的數字化系統:
ERP:管錢、管人、管物、管流程的企業核心系統,是供應鏈的“總指揮部”。
WMS:專門管倉庫,東西放哪、怎么揀、怎么發,清清楚楚。
TMS:專門管運輸,找哪家運、走哪條路、運費多少、車到哪了。
OMS:專門管訂單,訂單發給哪個倉庫、是否拆單、合單、是否分倉分配。
記住:供應鏈不是“部門問題”,它是企業的運營底盤。 你得靠數字、靠制度、靠協同,把這些事“標準化”“透明化”“自動化”。
(五)跑順供應鏈,掌控增長的確定性
供應鏈,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命脈網絡。
無論您身處哪個行業,是快消品、制造業、零售電商、醫療健康,還是新興科技領域,供應鏈的優化與升級都是您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