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ba:現場,事情真正發生的地方。狹義指企業的工作領域、工作位置。
Kaizen:連續不斷的改進、完善。
Gemba Kaizen:對企業不同領域或工作位置上,所做的不斷的改進和完善。
01 TWI
日本的現場改善,起源于美國廣泛采用的“工業內部培訓”TWI。
TWI是上世紀40年代在美國發展起來的,TWI被許多國家引進,在日本產生的影響最大,一直被日本企業所推崇。
至少有一千萬的日本企業界的領導,專業人員及員工都受到了TWI的培訓。TWI對日本企業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有深遠的影響。
TWI包含三部分標準的培訓內容:
JIT,讓領導者認識到使員工得到足夠職業培訓的重要性,以及怎樣進行這些培訓;
JMT,如何獲得改進和完善工作方法的思路并將其實踐;
JRT,關于上下級關系和領導方法。
在日本,這些培訓工作是由不同的專業組織,如日本工業培訓協會來完成的。同時,許多領先的日本大公司,將TWI根據需要作適當變動后,用來培訓潛在領導者。
02 MT
MT由美國空軍發明,在日本,為了進入中、上領導層,獲得MT的培訓證書幾乎是一種必須手段。
MT培訓,使日本企業領導獲得以下三個方面的知識:
●認識員工相互之間關系和個人關系的重要性
●不斷對工藝和產品進行完善和改進的方法及價值
●把人和工作方法相結合,科學合理地使用“計劃——執行——檢查”的益處
總之,日本企業通過對TWI和MT的引進、消化、吸收,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先后創造、發展了一些管理理論。
如全面質量控制/管理(TQC/TQM)、準時生產體制(JIT)等,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改善體系。
為了正確理解現場改善,需要闡明幾個改善的基礎概念:
1,改善和企業領導
針對改善,企業領導有兩個基本功能:保持和改善。
保持包括了所有保證現在的技術,以及與企業工作有關的標準的活動,也包含培訓和紀律。
保持的功能,要求領導努力使企業內的每個人都按照標準流程(SOP)工作。而完善則是對現有標準的改進和提高。
但一種改進的方式,既可以是改善也可是革新、改造。
改善側重于通過不斷的努力,取得連續不斷的小步的改善從而達到目的;而革新則強調,通過新技術工藝或設備的大量投資,來取得巨大的進步。
在缺乏資金的情況下,革新改造是很困難的。西方企業往往只著重革新,而忽視改善所能給企業帶來的巨大的好處。
改善強調員工的作用、職業道德、工作交流、培訓、小組活動,員工參與意識和工作自律性---它是一種低投入而又非常高效的,使企業不斷進一步完善和進步的方法。
2,過程和結果
改善強調以過程為主的思考方式,人們只有通過對過程的改善,才能得到更好的結果。
如果原計劃的結果沒有實現,那么肯定是某個過程出了問題。這時就要找出產生問題的過程并予以糾正。
改善強調人在過程中的作用,這一點與西方企業強調結果的思考方式有顯著區別。
改善的過程,也需要以過程為主的思考方式。比如像一些改善戰略,PDCA/SDCA循環,QCD,TQM,TPM以及JIT,這些在不注重過程的企業內,實施都會失靈。
所以,企業領導支持并參與到改善的過程中,是很關鍵的一點,它是改善活動取得成功的組織保證。
3,遵照PDCA/SDCA循環
為了保證改善的導入能夠成功,首先要引入PDCA循環。
計劃(Plan):為了達到改善的目標而制訂目標或行動計劃。
做(do):按計劃執行工作。
檢查(check):檢驗工作是否按計劃被執行,并朝所預定的方向發展。
調整(adapt):指通過對新的工作步驟的標準化來避免原問題的重復發生,并為下一步的改善制訂目標。
任何一個工作過程開始的時候都不穩定,必須要先穩定這種變化的過程,然后才可以引入PDCA循環。
這時可先采用SDCA循環,standardization(標準化)—do(做)--check(檢查)--adapt(調整),SDCA循環的作用,是將現有的過程標準化并穩定下來,
而PDCA循環的作用是改善這些過程,SDCA重在保持,PDCA重在完善。
只有當已有標準存在并被遵守,而且現有的過程也穩定的情況下,才可以進入PDCA循環。
04,質量優先
質量、成本、交貨期這三個企業目標中,質量應永遠享有優先權。
不難想象,即使向客戶提供的價格和交貨條件再誘人,但產品質量有缺陷的話,你也不會在現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站穩腳跟。
05,以數據說話
改善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要想弄清一個問題的本質,并徹底解決它,人們首先要收集、分析相關數據,才能真正了解這個問題。
任何沒有數據分析的基礎,而憑感覺或猜測去解決問題的嘗試,都不是客觀的、科學的方法。
對問題現有狀況數據的收集、檢查、分析,是找出解決辦法和進一步完善的基礎。
06,視下一道工序為客戶
每個工作由一系列的過程組成,而每個過程都有它的供應商以及客戶。
“下一道工序就是客戶”這句話,表明了兩種客戶類型的存在:內部客戶(企業內)和外部客戶(市場上)。
大部分的企業員工只與內部客戶有關系,這種事實也要求員工,有義務絕不要將有缺陷的工件或信息傳遞給下道工序的員工。
如果每個員工都遵守這個規則,那么市場上的最終客戶,就會得到高質量的產品或服務。
一個真正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也就意味著企業的每個員工都有此義務,并認真遵守這一規則。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