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構建原則和假設
1.綠色目標。覆蓋產品生命周期,包括制造過程、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產品運輸、產品使用、廢棄物處理等環節。
2.系統性。從項目層的高度進行成本管理與控制,保持和發展整個建造系統中各參與方的合作關系,從宏觀上管理和控制成本。
3.增值性。新的成本管理體系以滿足顧客需求為目標導向,應從最終用戶角度考慮全生命周期成本。
4.前饋性。新的成本管理體系應著重于事前控制,重點控制產品規劃和設計階段。
5.過程性。成本管理的重點是對形成成本的過程進行持續控制,精益建造提供的多種生產管理技術和方法可實現成本管理與生產控制的結合。
6.全面性。成本管理不僅滿足財務管理目的,還應滿足精益項目管理需求,為項目管理提供成本信息,支持項目決策。
7.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兩種指標相結合更全面地評價成本管理體系。
8.可操作性。評價指標應具有可操作性,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應結合行業整體狀況及企業的實施情況具體分析。
二、體系構建
精益生產方式下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以精益生產、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理論為基礎,故對其評價應涉及企業運營、環境對企業影響及財務成本管理三方面。
(一)企業運營評價指標
綠色供應鏈管理要求企業在產品設計、產品制造、產品銷售以及產品的儲存和運輸等方面加強環境管理的力度,實施綠色采購、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包裝、綠色物流以及綠色營銷等策略,同時,精益生產方式的目的是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品質量,從而最大程度地滿足顧客的需求,這些因素必然影響到企業的運營。
1.產品開發指標
(1)產品開發周期。綠色供應鏈環境下精益生產方式實施產品并行開發工程,縮短了開發周期,提高了質量。
(2)產品開發投入產出比??捎眯庐a品開發成本與新產品銷售收人的比值衡量綠色供應鏈環境下精益生產方式產品開發的投入產出比。
2.產品生產指標
(1)生產周期。生產周期是從零部件投料到成品產出的全部時間,通過生產同步化、縮小生產批量、快速更換工裝可明顯減少生產周期。實施精益生產應盡量消除或減少不必要的時間占用,可用生產周期長短、生產周期縮減率、制造周期效能評價。
(2)庫存水平。庫存量大相應占用資金多,降低了資金的利用率,增加了庫存管理費用的支出。精益生產零庫存管理思想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可用庫存資金占用率來評價庫存水平。
(3)邊角余料。少量邊角余料是生產過程中必然產生的,但過多邊角余料的產生有違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要求,綠色采購和綠色設計在源頭上控制邊角余料產生,綠色制造在生產過程中控制邊角余料產生,可用邊角余料率評價邊角余料的影響。
(4)質量保證。為確保產品質量,公司內所有的部門必須參加全面質量管理,在在制品儲備量很低的生產環境下,對零部件和在制品質量提出很高的要求,可用產品合格率衡量產品質量保證水平。
3.產品銷售指標
(1)產品及時供貨能力。及時供貨是滿足客戶需求這一最終目標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其能力的大小反映了綠色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和企業內部運營管理的狀況,可通過顧客對其滿意度來衡量。
(2)產銷率。產銷率衡量企業實現產品價值轉換能力的大小,其值越接近1,說明企業成品庫存量越小。
(3)絕對市場占有率。絕對市場占有率準確反映了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從市場角度衡量企業在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方面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效。
(4)產品銷售利潤率。產品銷售利潤率反映了企業在產品生產和銷售過程中成本降低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二)環境影響評價指標
1.能源消耗比率。能源消耗比率越大,表明銷售收入中所消耗的能源越多,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越大,供應鏈的環境績效越低。
2.資源屬性指標。綠色產品評價中材料資源屬性可用材料利用率、零部件的回收利用率、無毒無害材料使用比例衡量。設備資源指標是衡量綠色產品生產組織合理性的重要方面,主要用設備利用率來衡量。
3.環境經濟性指標。環境經濟性就是使綠色產品在其生命周期全程中具有最小的成本消耗和最少的環境污染治理費用??蓮纳a成本、使用成本以及社會成本方面考慮。
4.廢棄物回收利用率。該指標值越大,表明廢棄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綠色供應鏈對能源的利用更充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更小。
(三)財務成本管理指標
1.主要成本指標
(1)企業成本比較優勢。用企業的成本比較優勢來衡量精益生產方式下實施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后企業在降低成本方面取得的成效,即在一定時間段內,企業與同類企業各單品綜合平均成本的比較。
(2)成本費用利潤率。該指標反映了企業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價,利于促進企業加強管理、節約支出。該指標值越高,表明綠色供應鏈為取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越小,成本費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強。
(3)存貨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指產品銷售成本與存貨平均余額的比率,用以衡量一定時期內存貨資產的周轉速度,反映綠色供應鏈購、產、銷平衡的效率。貨物周轉率快,表示存貨量適度,存貨積壓和價值損失的風險相對較低,存貨所占資金使用效率高,企業變現能力和經營能力強。但存貨周轉率與企業生產經營周期有關,生產經營周期短,表示無需儲備大量存貨,故其存貨周轉率就會相對加速。
(4)環保投資成本。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在環境基礎設施、環保技術、環保設備以及與之相關的信息系統等方面增加的投資有的是單個企業進行,有些則是供應鏈中的多個企業共同投資,對其進行評價主要依據企業當年投資比上年度增加的比率。
2.主要財務指標
(1)總資產報酬率。即企業凈利潤總額與總資產的比率關系,是從資產運用角度反映綠色供應鏈環境下精益生產方式企業資產的獲利能力。
(2)總資產增長率。即本期期末總資產相對于上期期末總資產的增長情況,反映了綠色供應鏈環境下精益生產方式企業規模擴張的情況。
(3)財務杠桿系數。是凈資產收益率對總資產投資報酬率的倍數,反映綠色供應鏈環境下精益生產方式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
(4)固定資產效用比率。綠色供應鏈環境下精益生產方式企業擁有固定資產的目的是要創造收益,利用一定時期的銷售收入與固定資產的比較分析,可以有效地衡量固定資產的運用效率。
精益生產方式下,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的評價是要檢驗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的效果。上述評價指標體系從企業的運營、環境影響、財務成本管理方面入手,選取了典型的指標全面地概括評價了企業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