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經常會將精益生產與六西格瑪作對比,那么,六西格瑪跟精益六西格瑪到底有什么區別?我們在學習時,應該選擇精益生產,還是六西格瑪,一些人表示不是很理解。
今天,一位優秀的質量人,對比他自己多年的精益生產經驗以及六西格瑪經驗,談談他對兩者的看法。
精益生產是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一種生產方式,通過生產過程優化、消除浪費、降低成本,改善質量,用最少的投入實現最大產出。是一種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浪費的生產方式。同時,它也是一種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內涵。
精益生產與大批量生產,以及一些傳統的生產有很大的不同,在一開始推行精益的時候,可能就會有一些生產部門的人會說:我每天有產量要跑,沒辦法配合做精益。很多人不了解,為什么我要放棄產出產能,去做精益?
隨著經濟發展迅速,為了順應市場需求,相應地要求企業生產需要向小批量、多品種、低成本、高質量的方向發展。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精益生產方式也慢慢的摸索出來了。經過30多年的努力,終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豐田生產方式,也讓日本的汽車工業超過了美國。
日本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引起了其他國家的關注,他們認為,日本豐田生產方式正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六西格瑪的概念是由摩托羅拉提出的,代表著品質合格率達99.9997%或以上。也就是說,每一百萬件產品只有3.4件次品,這是非常接近“零缺陷”的要求。
六西格瑪在GE取得的成功,讓它成為世界學習的熱潮。六西格瑪也從一種質量管理方法變成了一個高度有效的企業流程設計、改造和優化技術,成為世界上追求管理卓越性的企業最為重要的戰略舉措。
六西格瑪可以說是所有管理工具、哲學、理念里面最成功之一,也是能夠帶來效益最好的一套理論。
精益生產的重點在于快速拉動上的實現,縮短交貨期,保證庫存量等。
而六西格瑪是以數據說話,90%以上的方法和工具都是建立在統計學理論上的,數據更真實,避免了主觀因素帶來的干擾。
精益生產講的是循序漸進,在真正實現以需求拉動式的準時化生產前,對企業的5S目視化與設備自主保全體系以及員工的多技能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
六西格瑪法明確了企業存在的目的是賺取利潤,對于處于不同水準的企業,通過界定自身的問題,開展持續的DMAIC循環活動,并不是說處于3西格瑪以下的企業不適合推行六西格瑪,事實上它適合于各行各業不同水準的企業。
精益生產關注于快速解決時間,動作,人機,人因,流程,庫存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針對每一個問題都會有具體的方法和工具。
六西格瑪主要是找出根源問題,以及根源問題對結果的影響程度,但是操作層面涉及較少,具體還需要運用精益生產方法進行改善。
精益生產在解決問題時更多地依賴專家的經驗,雖然領域很寬很廣,但是涉及的工具和理論零散,沒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只要是適合的工具都可以拿來用,沒有嚴格的邏輯要求,只要解決問題就行。
六西格瑪法可以應用包括上述工具在內的一切可以應用的工具,但不是各種工具的簡單堆砌,而是邏輯性地將各種工具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掌握了這一方法,既是不是某一領域的專家,也可以快速地逼近解決方案。
相比精益生產而言,六西格瑪法應用了大量的統計技法,通過對指標進行量化和分析,來驗證你所做出的判斷,從而避免解決問題時的憑經驗,憑直覺,或者想當然。
從精益和六西格瑪的了解中得出的結論是,任何持續改善工作,如果要達到最好效果,必須包括精益和六西格瑪兩個工具,以消除生產系統的浪費和不良品。
“從根本上來說,精益的短處就是六西格瑪的長處,而六西格瑪的短處就是精益的長處。將精益的快速、團隊合作以及六西格瑪的紀律性、控制性結合起來的目的是為了用6個星期而不是6個月解決多變量、多隨機數的復雜問題。”
像生產汽車、電話等等的離散制造業,從原材料到成品的整個流程里,每件東西形式都是非常透明化的,因此精益在這里的各個環節都很容易得到應用。
而像藥品、飲料、糖類等連續流程工業,產品的生產不那么明顯,發生的是化學反應,因此需要很多的資料、數據,而且存在很多變量,所以六西格瑪更為適合。
精益針對的是可以觀察到的改善活動;而六西格瑪針對的是無法觀察到但卻可以加以改善的問題。精益針對的是如何搞好流水線生產,六西格瑪則是傳統的統計分析、數據分析、數據監控。
因此在項目實施中,企業可視實際情況,如果環境需要用精益六西格瑪就使用精益六西格瑪,如果條件還達不到,可以繼續使用精益,直到環境允許。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復雜的業務問題,改善運作表現,不必擔心使用哪個工具的問題,當工具箱里什么都有的時候,團隊所做的只是在適當的時候使用適當的工具。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