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文化的形成是一把手工程,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有的企業是利用推行 TPM 來營造,有的是通過推進精益生產來營造,有的企業是開展 TQM,有有的是專項改善活動來營造。就筆者所指導及調研過的企業,做改善活動的企業多,而形成改善文化的企業卻很少。多數企業有推進合理化建議活動,有少數企業有開展改善提案活動、品管圈活動、零缺陷活動、某小組改善、課題攻關、科技創新等活動,但是,能形成改善文化的企業則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評估企業是否形成改善文化,可以從企業的“人均改善件數、員工改善參與率、歷年改善提案件數趨勢”這三個指標來判斷。
那我們應從哪些方面去做,才能營造企業的改善文化呢?用改善文化的力量促進員工愿意參與改善,積極思考改善對象、提出改善建議、實施改善行動呢?
01
營造氛圍
1、企業一把手用行動體現重視
常言道:“老大難老大難,老大重視就不難!”,營造企業的改善文化,是一把手工程,只要企業的一把手有決心,通過兩三年的時間來營造,用好的機制和方法來促進,持之以恒,改善文化將形成。
在企業里,一把手需從哪些方面去體現對“改善”的重視呢?筆者認為,企業一把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用行動去做:
組建好推進班子,選好推進人員,明確權責。
在企業的 TPM 或精益生產、品管圈、改善推進組織中,親自主持啟動大會,在推進組織中任最高領導職。
提供推進所必要的資源,如:人(項目具體負責人)、資金投入(用于員工激勵的資金)、培訓、辦公場
所及設備等
制度保證——建立或修訂制度,以配合改善推進。
推進處于低潮時,為大家打氣,鼓勵大膽往前走。
?跟進或過問每個工作階段,大會講小會說,現場看現場說。
?帶其他某部門的領導到現場觀摩、交流。
對有改善成效的給予肯定與認可(精神激勵+物質激勵)
對改善失敗的給予鼓勵想辦法改善,檢討是成功之母。
對開展促進改善的活動給予支持。如:參與改善活動發表會、?提案之星等。
將做得好的,納入干部績效考核。
舉個實例,齊魯烯烴廠推進?TPM,在一年內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與烯烴廠設備廠長陳忠明在推進?TPM的過程中,身體力行、身先士卒,用行動來影響、用制度來規范,營造了現場改善的氛圍。
筆者曾經遇到一位企業領導,認為員工提案改善是應該的,沒必要給予激勵,就像自己為了考大學而發奮學習。當然,一把手有這樣的想法,怎能營造企業的改善文化。無論領導怎樣強調改善,如果不能激發每個員工積極地參與,最終也是只能以失敗而告終,行不成改善文化。
2、創建樣板車間
作為改善活動的推進單位,要選好試點車間,該車間的主管必須是積極上進、樂于進取、敢為人先,否則,試點車間起不到應有的示范作用,在我們廣州學府指導過的企業中,也有不少非樣板車間比樣板車間做的更好,究其原因,主要取決于該車間主管的對推進此項活動的熱情。
部門及車間的領導,應在企業的改善活動管理制度的框架下,結合車間特點細化能促進員工開展改善活動的制度,并做好宣貫工作,有意識打造樣板車間或樣板班組。
需做好宣傳及推進過程展示,如:利用視板、刊物、網絡等做好活動的宣貫及活動過程的展示。
3、定期開展成果發布會與評比活動
定期(每月一次)開?TPM(或?TQM?等)現場會與成果發布會,能激發各車間推進?TPM,營造一種成績被認可,經驗被分享,方法被運用,精神被感染的圍,有種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浪推一浪,形成間之間你追我趕的氣氛。
作為改善活動的推進單位,要定期開展促進改善氛圍的各種活動,如:改善成果發表、現場觀摩、定期評選、競賽、開展專題月活動等。
推進辦需規范匯報的內容,匯報時應涵蓋哪個推進單位、人員構成、計劃做什么、做了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績、哪些方面不足、下次計劃做什么。
02
建立機制
好的方法要用好的機制來保證其有效、持續實施。建立機制主要做好個兩方面:
1、?成立推進組織
通常,由項目推進策劃者設計企業的推進組織、選擇推進人員,推進組織的領導,通常是由企業的一二把手擔任,下設專職的推進者負責具體推進事務。組織機構名稱通常稱為“xx 推進委員會、推進辦、推進組等”
在策劃推進組織時,需對應推進組織明確各組織中各崗位的推進職責。
在企業里,若有推進?TPM,對改善活動的管理,有的企業由推進辦負責,有的企業則結合管理職能,在
推進委員會下設置各支柱部門,合理化建議與改善活動則由工會負責。
2、編制或完善開展改善活動的制度
改善活動制度,如:6S 激勵制度、清除 6 源活動制度、合理化建議及改善提案制度、小組改善活動、專題
月活動辦法。這些制度,要建立形成閉環的流程圖、制度易于操作,設計好使用的表單,制度的關鍵在激勵。
筆者看過很多企業的改善提案制度,要么可操作性不強,要么激勵強度弱。
操作性不強體現在:對評價員工的提案獎勵標準模糊,如:評為一級獎勵 800?元,二級獎勵 500?元,三級獎勵 300?元。但是,如何評為一級的標準則無。在設計評價標準時,對于定性方面的評價(實施難易、職務、
提案內容、對安全、健康、環境之關系),也需轉化為可量化的分;對于定量方面的時間、成本等,可
用每月節省金額設定得分百分比,然后將定量與定性的加在一起為總分。
激勵強度弱,則體現在激勵獎金或其他激勵方式對員工激勵弱,如:我看有個企業的員工做了改善提案,
每月為企業節約 4000?元,而他得到的獎金卻是 20?元,我再看其公布欄,90%的激勵獎金是 20?元。
當員工提出改善建議時,無論從那種改善管理制度都能被激勵。
對于激勵的制度不可一成不變,需適時修訂完善,不斷改變激勵方式,激勵方式應考慮職工的需求,企業有適宜的激勵制度來激勵職工,常用的方式:
1)?獎金
2)?代金券、貼花
3)?獎品
4)?證書、記功、通令嘉獎、表揚
5)?領導表揚、認可
6)?命名(方法、操作法、工藝、工具、流程等)
7) 6?源查找能手、金點子狀元、明星職工、技術高手、XX?標兵
8)?有薪假
9)?進修、外訓
10)?外出參觀企業,參加交流會
11)?績效考核加分,影響調薪幅度。
12)?提升團隊精神及積極心態?培訓、讀書會
員工的潛能是被激勵出來的,對員工合理的激勵非常重要。
本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