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疫情之下,很多企業感到了壓力,開源節流對于企業是重要的手段,但“源”不一定好開,而“節流”則可以馬上進行,尤其是對于那些還沒有導入精益的企業,更應該抓緊推行精益,導入精益“改善周”,因為那里可能是一座遍地黃金的露天煤礦!
盡管“改善周”已經在很多推行精益的公司廣泛應用了,但是很多人對“改善周”還有很多誤解:
誤解一:把“改善周”等同于過去的“質量月”、“安全月”的形式,是一種形式上的運動。
誤解二:把每個月的某個周定為改善周,在這一周大家自行去改善,到時候和老板匯報改善的成績。
誤解三:每個周都要有改善項目,并及時總結匯報。
誤解四:把項目分成幾個周的工作量,每個周都去做一點工作。
……以上方式都不是真正的改善周,那么什么是改善周呢?
一、什么是“改善周”?
改善周在豐田叫做“自主研活動”,它是利用精益、質量以及其他各種科學管理方法等改善技術,結合PDCA, DMAIC改善思想和方法,對選定的目標或任務通過團隊活動進行快速地改善來實現既定目標。
通常,一次改善周活動一般由5-7個全職脫崗團隊成員組成,有指導老師培訓和全程輔導,由項目組長組織在一周內完成項目,改善周是需要提前確定改善項目,列出計劃,并做好改善周的策劃的,一個改善周可以是幾個項目,幾個團隊同時進行。?改善周不一定是非要5天,可以分為5天標準改善周和小型改善周,5天的改善周通常是比較大的項目,收益也更大,負責改善周的組長通常是層級較高的人員,而小型的改善周是針對小的項目,可以是3天、2天,組長是層級較低的人員,比如班長、組長等。?不過有的公司為了區分,改善周就是指標準的5天改善,其他3天或者2天的改善項目稱為“小型項目改善”,這樣更容易突出改善周的重要性和地位。
二、改善周的策劃成功的“改善周”必須要有很好的策劃:
1. 確定改善周的機制公司要建立把改善周作為精益管理的重要手段,確定改善周的方式、頻次,比如對于較大規模企業,改善周的頻次可以是每兩個月一次;對于較小規模的企業,則可以定為一個季度一次,這個可以因企業而異。
2. 項目選定根據公司的戰略要求以及組織目標、價值流問題識別以及財務等方面的情況,識別改善項目,最好能做成年度的計劃。
?改善周不一定是局限于精益方面的改善,可以是公司的戰略規劃、安全、精益改善、質量改善等方方面面。
3. 改善周組織架構改善周由指導老師,組長和改善周成員組成,人員數量控制在每個項目小組10人以下(5-7人最佳),依據項目的大小可做適當的增減。初期進行改善周的時候,指導老師要由外部專業顧問擔任,負責改善周的理論培訓,改善周套路和方法的指導以及對項目開展的方向和方法負責。
?等大家熟悉了這種方式以后,可以選定內部老師進行擔任,內部老師必須參加過改善周專業訓練和改善周活動,并且成功主導至少兩次以上的改善周;對改善周的改善范圍和目標指出建議和意見;對改善周參與人員評價等。
改善周組長原則上是改善區域的負責人,要參加過改善周。組長負責改善周人員組織,活動期間改善成員管理,方案討論及組織實施;對改善周參與人員評價;對改善周的成功與否負責等。?改善周參加人員必須是全職參與到改善周活動中,在人員確認時需要和參加人及主管領導說明并要求做好工作交接。同時人員的選擇要盡量覆蓋相關職能模塊,同時要注意為后期“改善周”改善周培養人才。
三、改善周的實施流程
1. 改善周啟動會
改善周啟動時,總經理參加啟動會,說明改善的重要性,既是儀式感又是改善文化的建設。
2. 每日進程管理。改善周實施必須嚴格按照改善周推進方法的要求進行,每天要有日程安排,項目輸出,每天總結當天的結果,并和改善周的發起人和老師匯報成果。
?方案要有頭腦風暴及分享的過程,嚴禁不經討論直接按照原有的方案直接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各改善周成員的積極性,對于各改善周成員的意見和建議要給予正面積極地引導。?改善周原則上要完成項目的既定目標,那就要求具體措施和任務必須在改善周內完成。如果確實沒有完成的,則需要制定30天行動計劃并明確負責人和完成時間等。
改善周的最后一天,改善小組需要制作改善周總結報告。
3. 改善中的制度和紀律各改善周成員明確每天集合和解散的時間,原則上每日下班根據當日的項目任務確定,必須準時參加,必要時要加班完成當天工作。
4. 改善周中的后勤保障要準備好改善中需要的文具、紙張、辦公用品等,有的改善周因為可能會邀請客戶或者供應商,那還需要安排好通勤等事宜。
另外,可適當給改善周成員準備飲料、小零食等,項目結束后可安排一些慶祝活動。
四、改善周的實施時機“改善周”是很好,但并不是一開始就搞改善周,改善周的最佳實施時機,應該是團隊掌握了基本的精益、質量工具甚至安全改善工具。比如價值流、流動、單元化布局、拉動、TPM、問題解決技巧等基本工具。
結束語:制造業的“三好生”豐田,在過去的80多年里,曾經經歷過許多變化和挑戰,二戰期間的經營重創、亞洲金融危機、福島核電站核泄漏、汽車在美國的召回事件等等,但是每次危機之后,豐田都能夠化危為機,變得更加強大,不能不說,是豐田生產方式給豐田帶來了足夠的底氣!
本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