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有效地通過8D方法進行問題的解決,我們在每一階段都列出了一些核心問題,也可理解為判斷準則或檢查清單,在運用8D時可以就這些問題進行自我提問,來判斷我們每個階段的實施情況,是否存在著問題點和需要充實的地方,指導我們實施好每一步驟直至問題的徹底解決。
在D1成立8D小組階段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有:團隊中成員是否合適?成員是否對過程和產品充分了解?成員是否能夠解決問題、做決定及實施相應措施?
是否團隊的每個成員都熟悉自己的任務/責任?以及客戶和供應商是否需要參加到小組中?
在D2描述問題階段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有:是否檢查過了有缺陷的產品實物?是否對問題進行了細分?是否收集了相關的數據/事實?問題有都嚴重?哪些產品/類型產品受到影響?哪些客戶受到影響?以及受影響的零件范圍有多大?
在D3實施并驗證臨時性糾正措施階段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有:在產品評估過程中,不良品是否被立即識別和挑出?包括篩選結果是否列出了挑選數量以及缺陷數量??
是否已經啟動了立即的行動?包括所采取的行動是否充分考慮了不使問題持續放生?是否所有庫存地點都已經清除了可疑庫存?
方法的有效性是如何或者通過什么方式進行驗證的?包括是否列出措施有效性百分比,以及有效性百分比是否令人滿意?
負責實施臨時行動的員工是否接受了足夠的指導?以及能否保證實施方法不會導致新的失效??
在D4確定和驗證問題的根本原因階段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有:是否有確認可接受的根本原因?描述的根本原因是否確實是根本原因?即根本原因是否已被證實?
是否列明了每個根本原因的貢獻度百分比?是否存在一個用來發現問題的控制系統?這里指對失效模式或失效原因的探測措施,以及此發現問題的控制系統的能力是否已被驗證?改善的需求是否已被評估?
原因的分析是否充分使用了質量工具?包括魚骨圖分析、是/非分析,五Why展開以及DOE、FMEA等。
在D5選擇和驗證永久性糾正措施階段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有:對于永久糾正措施而言,是否已經用盡一切可能的方法?所闡述的措施是否涵蓋所有的根本原因?措施中是否包括了探測措施?即用來發現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的措施,
是否考慮了被選擇的糾正措施的所有風險?是否通過適當的測試、充分的頻次證明了根本原因已經被消除?即充分驗證措施的有效性,并列出措施效果的百分比。
如果糾正措施引發其他或者新的問題,是否有應急方案?
在D6實施和確認永久性糾正措施階段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有:對于永久措施的執行,是否制定了詳細的行動計劃?是否已設置了適當的監控方法來確認永久措施的長期效果??
在D7防止問題再次發生階段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有:是否所有相關的程序、指令已被更新?包括開發設計變更,
PFMEA是否被充分的修正?控制計劃是否進行了修正?以及是否充分使用了防錯技術?
我想再次強調一下心態在8D應用中的重要性,我認為這也是決定8D是否成功的先決條件。一個是對問題解決所持有的態度,是從單純滅火的角度出發還是從預防問題再發生的角度考慮?我們希望面對未來對8D的工作體現在針對發生的問題進行徹底的改善,問題能真正地解決掉,哪怕一周、一個月只解決一個問題也比問題總是重復發生要強的多。二是不能只靠臆測、想象及經驗就直接下結論,尤其是不十分清楚真正要因的時候,必須有“事實”的根據,而且還需要確認,不管是原因還是行動的有效性。如果心態上出了問題,我們說即使用了8D,也只是形式上的套用而已,并不能幫助我們實質性的解決問題。
本文為冠卓咨詢原創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組織不得對本文進行篡改,轉載或以盈利為目的行為,一經發現,將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