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討論一下現場的質量問題的分類:
按照質量問題發生的流程,問題可以分為:原材料質量問題、制程質量問題、物流質量問題、以及客戶投訴的質量問題等;
按照質量問題的缺陷類別又可以分為:劃傷、凹坑、臟污、等等產品外觀性的問題,還有漏電、噪音、口感等性能類的問題;
不同的產品,不同的流程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所以質量問題的分類千差萬別,包羅萬象,如果用指標變化的趨勢情況來衡量問題無非離不開以下三類典型的形態:
(1)因“突然不明原因”使表現與預期標準有偏差


第一類問題我們把它稱為異常性的問題。我們以某一線體為例,假設這個線體的產品的類型變化不大,取其線體的不良率作為衡量該線體的質量問題,第一類問題呈現的特征是平時比較穩定,假設平均差不多為0.5%左右,但是某一天或某一時刻,因“突然不明原因”使表現與預期標準有較大偏差,達到了5%。這類問題在企業里我們又稱之為“批量”、或者“質量事故”;如果這個異常情況經常發生,比如每個月都有那么幾次的話,那我們就得思考一下,流程存在哪些“關鍵控制點的缺失”?
解決方案:系統的梳理流程的關鍵控制點,并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

首選從客戶的需求出發,識別客戶的需求,然后形成初始的產品特性的清單,再圍繞產品的特性清單進行設計端的失效模式及影響的分析,也是我們俗稱的DFMEA,通過DFMEA的風險系數抉擇特殊的特性清單,結合生產的工藝流程識別影響產品結果的過程因素,然后進行過程的失效模式及影響分析,也及時我們俗稱的PFMEA,然后根據PFMEA的風險系數選擇關鍵的控制特性納入控制計劃,最后就是控制計劃里面控制的在現場落地實施。
(2)系統及流程一直未能達到的預期或者目標的水準

第二類問題的趨勢特征比較穩定,用統計專業術語來描述就是波動比較小,但是穩定又分為兩類:一類叫穩定的好(過程能力充足),另一類叫穩定的差(過程能力不足),如流程的合格率都維持的95%左右,也很穩定,但是就是沒有達到我們的98%的目標要求。
解決方案:針對這類問題,我們應該更多的去思考:產品設計的問題、設備精度的問題、材料特性的問題、工藝參數設置的問題,避免往人員的作業手法去尋找解決方案。
(3)過程的平均值沒有問題,但是過程波動太大


第三類問題的特征是過程的指標波動比較大,也就是過程非常不穩定。?
解決方案:如果是第三類的問題我們應該更多去思考管理方面的原因,如果要把管理這個概念再細化的話,那無非離不開以下兩方面:

1.標準化:過程的作業手法、工藝參數、來料批次的檢驗標準等是否都有標準;
2.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執行層面的問題,涉及執行層面的問題又回到員工績效考核的內容;如果現場的指標呈現的是波動比較大的情況,那就先做好這兩個方面的內容,要不你做了關于流程優化的措施,如:優化的參數設置最后都會被抹滅掉。
?
總結:
用簡單的趨勢圖就可以識別現場質量問題的現況,以便我們宏觀的把握后續解決質量問題的方向,快速的切入問題的重點避免圍繞問題進行籠統的人機料法環等方面進行分析驗證。
本文為冠卓咨詢原創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組織不得對本文進行篡改,轉載或以盈利為目的行為,一經發現,將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