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
11
-
25
1、不合格品的控制流程1、識別識別不合格:判斷產品合格與否的依據或標準。—產品標準—客戶要求—工藝文件—檢驗文件—樣板—上級的交代與叮囑2、標識檢驗狀態的標識—標識“待處理”或“不合格”的標識。—生產班組:不合格的半成品與原材料要標明“待處理”或“不合格”的標識。—檢驗員在隨機卡、流程卡或“返工單”的相應項目標欄內蓋檢驗章,作為“不合格”標識。—其作用是:具有可追溯性。—最終檢驗:不合格牌標識。或寫明(注明)不合格現象,如(漏電、拉裂、少孔、搞錯型號、嚴重壓痕、少工序、用錯材料等)。3、隔離要求:與正常的合格品明確隔離。—紅色膠盤/物料框。—專門獨立的不良品架。—劃分不合格區域,不良品放在不合格品區域內。—生產區的擺放與其它產品不同,以示區別,然后按要求拉到維修或返工返修區處理。—定時安排人員到不良品區進行確認與數量的登記4、記錄—在規定的檢驗報告上正確記錄不合格產品的型號、批次、檢驗日期、檢驗依據、不合格品的數量、檢驗結果。—檢驗報告按規定予審核與批準。5、評審當量較大時,或對公司信譽與資金 影響大時須評審。(1)進貨檢驗:經檢驗主管以上人員簽署處置意見(必要時要組織技術部、生產、供應鏈、相關部門進行評審)。(2)過程檢驗:對批量不合格品,質量管理部組織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進行評審。(3)最終檢驗:質控部負責人審批處置結論,必要時,技...